Page 30 - 《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30

抗日战争研究               2022 年第 3 期

                   桥,实欠考虑”。      ①
                       为何仅过半年多,永嘉县政府的调查结果彻底翻转? 该县县长变动或为原因之一。 1937 年 7
                   月 1 日,萧明新担任永嘉县县长,很快于 1938 年 2 月辞职,由张宝琛接任。 其中是否存在池凤廷得
                   到萧明新支持,而吕龙海获得张宝琛支持,尚未在史料中找到相关线索。 张宝琛于 1938 年 7 月即

                   调离,由罗毅代理县长。           ②  可见,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永嘉县县长已经换了三任。
                   事实上,整个抗战时期永嘉县县长一职频繁更换。 其中,县长与上下级之间、县长与地方士绅之间

                   的关系纠葛,一般而言都相当复杂。                 ③  这一现象,亦是民国时期地方县政权变动频仍的一个缩影。
                       浙江省政府对此次县政府的调查和处理意见表示赞同。 1938 年 6 月 29 日,浙江省政府以主
                   席黄绍竑的名义下达《浙江省政府诉愿决定书》,令下岸村拆除陡门,并告知池凤廷,如不同意决定

                   书,可向经济部提起再诉愿。             ④  池凤廷收到浙江省政府的决定书后,即表示不服,不过他并未立刻
                   向经济部提出再诉愿,当然也没有拆除陡门。 等到 1939 年 5 月,吕龙海等人呈书经济部,认为池凤
                   廷未再向经济部提出再诉愿,意图延宕,而农事上已到插秧之期,夏季强降雨即将来临,禾稻长成后
                                  ⑤
                   又恐有浸没之灾 ,故官岭山下村村民希望下岸村能将陡门尽快拆除。
                       又过了半年,即 1939 年 12 月,经济部先后收到池凤廷的再诉愿书和追加理由书共两件。 池凤
                   廷列举了修建陡门的理由,并指出吕龙海呈书中的不实之处。 池凤廷强调,第一,陡门是在前清旧
                   有陡门遗址上修建,且获得县政府的批准。 1920 年,陡门遗存被大水完全冲毁。 下岸村村民一直
                   筹谋修复,但苦于工程浩大、经费困难,未能动工。 1937 年,因五谷丰登,池凤廷等几位村民发起兴
                   修。 自开工后,未满三月即完成,耗资 1000 多元。 第二,吕龙海等人称官岭山下村民有田千余亩,
                   实际情形为该村仅有 10 余农户,田 20 亩左右,灌溉水来自山坑,即与前江浦无关。 池凤廷还提出
                   利用永嘉县地政处登记册便可核实山下村的具体田亩数。 第三,陡门可视水利情形自由启闭,且官
                   岭地势高于下岸村。 假如官岭禾稻如吕龙海所称均被浸没,则下岸村尽成泽国。 “未闻底〔低〕如
                   下岸则并无禾稻遭水浸没,而高如官岭反受其害,按情度理,似不可道”。                                  ⑥  池凤廷此处提出的确实
                   是个常识问题,前江浦发源于官岭山,流至戍浦江,上游地势显然比下游高,吕龙海强调修筑陡门妨
                   碍官岭山下村的交通尚可理解,但是几次强调官岭山下村田亩被淹,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1940 年上半年,经过经济部与浙江省政府、永嘉县政府的往返讨论,最终做出将池凤廷再诉愿
                   书驳回的决定。 具体理由为,第一,建筑水利设备,以不妨害上游水流及公共利益为原则,建筑陡门
                   对于下岸村是防咸蓄淡,便于到对岸耕作农田,但确实妨害官岭山下、黄牛等山村农产物和肥料运
                   输,也有阻遏水流、浸没上游田禾之虞。 第二,经济部根据永嘉县政府 1938 年的调查材料得出结论
                   认为,下岸村还可利用德宅浦灌溉,前江浦入山二里,无淡水可蓄,所以陡门并无蓄淡作用。 而且,
                   前清陡门废圯多年始言兴筑,亦说明陡门的价值并不太大。 第三,池凤廷等建筑的陡门,外受戍浦
                   江潮水浸灌,内受山水冲刷,很难保固,建成不到两年,底坝已冲毁,左边横堤已斜陷,无法发挥应有


                      ①   《浙江省政府诉愿决定书》(1938 年 6 月 29 日),浙江省池凤廷控诉案,第 65—68 页。
                      ②   卢礼阳:《民国时期永嘉县县官一览表》,《鹿城文史资料》 第 15 辑,温州巿鹿城区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2003 年编印,第
                   208—209 页。
                      ③   从游长龄的《解放前永嘉县教育局(科)长人事内幕》(浙江省温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温州文史资料》第 4 辑,浙
                   江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关于民国时期永嘉县县长和教育局(科)长变动的记述、郭人全的《我所知道的黄岩》 (《黄岩文史资料》
                   第 11 期,浙江省黄岩县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1989 年编印)中有关张宝琛的回忆等,可见一斑。
                      ④   《浙江省政府诉愿决定书》(1938 年 6 月 29 日),浙江省池凤廷控诉案,第 65—68 页。
                      ⑤   《吕龙海等呈水利司》(1939 年 5 月 4 日),浙江省池凤廷控诉案,第 101—102 页。
                      ⑥   《池凤廷再诉愿书》(1939 年 11 月 15 日)、《为追加诉愿理由由》(1939 年 11 月 24 日),浙江省池凤廷控诉案,第 56—59、
                   73—74 页。
                    3 2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