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29

吴敏超 / 乡民的逻辑:全面抗战时期浙南乡村的水利活动


                                                    一、 前江浦陡门:建与拆


                       1937 年 7 月 7 日,全面抗战爆发。 年底,浙江杭嘉湖地区沦陷。 是年 10 月,浙江南部永嘉县

                   戍浦乡下岸村的村民,一边庆祝稻谷丰收,一边决定在戍浦江的支流前江浦上修筑一道陡门。
                       下岸村这一村名,可谓名副其实,它位于戍浦江流入瓯江的江口,地势低下,易受涝灾。 1937
                   年秋天,在修筑前江浦陡门的过程中,下岸村 100 多户村民踊跃输将,捐工捐款。 因陡门建成后,可
                   防止戍浦江涨潮时潮水倒灌入前江浦,同时可将前江浦上游发源于官岭、黄牛山的溪水蓄积在浦
                   中,发挥防咸蓄淡的作用,既防止洪涝灾害,又利于农田灌溉。 同时,下岸村村民在陡门上覆盖石

                   板,便于到前江浦对岸的农田耕种,来回免受涉水之苦。                           ①  1936 年永嘉县农产丰收,1937 年初田价
                   涨幅颇高。     ②  在连续丰年之后,农民有余力亦有动力修建水利设施,确保粮食产量。
                       不过,恰在下岸村村民动工修建陡门时,前江浦上游官岭山下村的吕龙海等人表示反对,理由
                   为山下村村民利用前江浦运送物产和肥料,可直达戍浦江,再至瓯江。 下岸村如建筑陡门,必将妨
                   碍交通、阻遏水流。 吕龙海等随即向永嘉县政府提出异议,请求县政府制止下岸村继续修建陡门。
                   永嘉县政府令公安局第四分局和戍浦乡公所会同查勘,结论是下岸村选择建筑陡门的地方为前清
                   老陡门遗址,陡门塌坏后,遇涨潮时潮水冲入两岸,导致农田受损,而今修建陡门,于官岭山下村村
                   民运输肥料确有不便,但总体而言,对农田水利裨益大,对交通妨害小,属于利多害少,所以应准予
                   建筑。  ③  于是,下岸村村民在池凤廷等人的带领下,一鼓作气,不到三个月便将陡门修建完毕。
                       官岭山下村的吕龙海对于县政府的处理表示不服,于 1938 年夏向浙江省政府呈送诉愿书。 吕
                   龙海提出,官岭山下村共有农田千余亩,也依靠前江浦灌溉,自下游兴建陡门半年来,每遇大雨,田
                   里的水便无从排泄,禾稻因长时间浸没而遭受损失,而下岸村只有农田 40 余亩。 吕龙海希望浙江
                   省政府令永嘉县政府再行查勘。                ④  同时,吕龙海还向永嘉县政府指控一事:戍浦乡乡长姜招凤(吕
                   龙海误写为张郊)在建造房屋时,“曾邀一会,池凤廷等均经应会”,所以 1937 年秋永嘉公安局第四
                   分局与戍浦乡公所会同调查时,乡长姜招凤的查复不实。                            ⑤  吕龙海的言外之意是,池凤廷曾帮助乡
                   长姜招凤修建房屋,故姜招凤后来庇护池凤廷修建陡门,有徇私之嫌。
                       浙江省政府遂令永嘉县政府重新调查。 结果,这次县政府的调查完全否定了 1937 年秋出具的
                   意见,转而认为没有必要修建陡门。 具体理由为,下岸村的农田除依靠前江浦灌溉外,还有一条德
                   宅浦,而且两浦之间土地并不辽阔,潮涨时由两浦抽水灌溉,足以应用。 同时,前江浦入山只有二
                   里,无淡水可蓄,所谓防咸蓄淡,绝非事实。 至于前江浦上下游田亩,到底哪个村耕种者占多数? 调
                   查认为下岸村人与官岭山下村人在这一区域耕种和占有田亩的多寡难以分别,只得含糊其辞,未做
                   明确说明。 另外,调查指出,下岸村这次修建的陡门底坝已被冲毁,横堤亦已斜陷,无法起到蓄泄作
                   用,说明在此处建筑陡门易被冲毁。 根据以上诸条,县政府的结论为“原县遽准下岸村人建筑陡




                      ①   《池凤廷再诉愿书》(1939 年 11 月 15 日),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经济部水利司档案·浙江省池凤廷控诉
                   案,18 - 20 - 01 - 012 - 01,第 56—59 页。 (下文引用此档案时,仅注明文件名和页码)
                      ②   “本县因农产丰收,田价渐涨,每亩由四十余元涨至六七十元”。 《一旬经济·永嘉田价上涨》,《浙江经济情报》第 2 卷第
                   4 期,1937 年 2 月,第 63 页。
                      ③   《浙江省政府诉愿决定书》(1938 年 6 月 29 日),浙江省池凤廷控诉案,第 65—68 页。
                      ④   《浙江省政府诉愿决定书》(1938 年 6 月 29 日),浙江省池凤廷控诉案,第 65—68 页。
                      ⑤   《浙江省政府答辩书》(1938 年 8 月 25 日),浙江省池凤廷控诉案,第 50—51 页。 此处“邀一会”,是指成立一个小团体,
                   以便筹集资金。
                                                                                                            3 1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