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71
曾业英 / 蔡锷 1910 年为何在广西蒙冤遭驱?
不足轻重,其如军政前途何? 窃念军人以名誉为性命,宁甘玉碎,不敢瓦全。 该局议案,若据以上
呈,而宪台曲予优容,不予彻底究办,则锷之名姓,既已高揭于通衢,此耻乌能忍受? 用是抄列原案,
并逐件驳斥,冒昧直陈。 伏乞迅赐派员,按款彻底查办,如所陈各节,有一虚饰欺诳,甘受严惩。 否
则,应治该局以反坐之罪,并恳迅咨陆军部军谘处核办,实为公便”。 ①
按理说,魏景桐、吴锡永、蔡锷都是清廷体制内的人,同盟会、革命等问题又是当时清廷最为敏
感的问题,而且一定程度上还可成为地方当局,甚至蔡锷本人一推了之的化解危机、脱离困境的有
效利器。 如果真的如一些亲历者的回忆所说,闹得如此之大而又危及新军编练的“驱蔡”风潮,是
广西同盟会支部策动的,很难想象,上自朝廷,下至广西地方当局,皆一无所闻,而通通把矛头指向
了仅仅维护地方利益的广西谘议局。 联系清季以来,“省界”观念的普遍盛行,以及谘议局的相关
作为,这一指控,应该说是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的。
三
当然,也应该承认,确有同盟会会员参与了此次“驱蔡”风潮。 重要证据是,作为这次“驱蔡”风
潮的主导文件,以《请看蔡锷之十大罪———桂谘议局议案之一》为题,发表于上海《神州日报》一文
的列名者,经学者研究,7 人之中确有两名同盟会会员,就是第四、第五位的蒙经和黄宏宪。 ② 不管
怎么说,总算是有当时的文件证实确有拥有同盟会会员身份者现身于此次“驱蔡”风潮中了。
不过,即便如此,也仍然难以遽断“驱蔡”风潮,就是“年轻的同盟会会员们”,为对付表面上没
有革命“味道”的蔡锷而“掀起”的,因为:
第一,尽管如前所说,一些亲历者的回忆,明确说了他们是通过“同盟会组织系统”,动员会员
参与这次“驱蔡”风潮的,但历数蔡锷“十大罪”这个主导文件的领衔人,并不是同盟会会员,而是立
宪派人士秦步衢;而蒙经虽然是同盟会员,却是立宪活动的积极支持者,他 1911 年 5 月就曾与吴赐
龄、甘德藩一起被广西谘议局派赴北京,强烈要求改组皇族内阁 ;何况这个主导文件还鲜明标示
③
是“桂谘议局议案之一”,即代表的是谘议局的集体意志,非代表个人;这些情况说明蒙经和黄宏
宪,其实是以谘议局议员身份参与这次“驱蔡”风潮的,代表的只是广西谘议局的地方利益,而不是
同盟会的革命利益。
第二,当时的社会舆论还有另一种声音,即对回国留学生极为不满的言论。 如《申报》 就刊文
感慨今日留学生已大不如昔:“昔日之留学生替国民说话,今日之留学生替政府说话。 昔日之留学
生辫子惟恐不薙,今日之留学生头发惟恐不长。 昔日之留学生锦辉馆中开大会,今日之留学生王爷
台前磕响头。 昔日之留学生立宪共和、君主民主,今日之留学生举人进士、老爷大人。 昔日之留学
生认有国家,不认有朝廷,今日之留学生认有朝廷,不认有国家。 昔日之留学生吹牛,今日之留学生
拍马。 昔日之留学生爱国,今日之留学生卖国。 昔日之留学生西洋装,今日之留学生貂皮褂。 昔日
之留学生拼命演说,今日之留学生拼命拜客。 昔日之留学生像泼兰地酒,今日之留学生如鸦片烟
灰。 昔日之留学生自命为武士道,今日之留学生自赧似新嫁娘。 昔日之留学生气如无双之国士,今
日之留学生态似专宠之姨娘。 昔日之留学生人力车到留学生会馆,今日之留学生大马车到宪政编
① 《代理广西兵备、参谋两处总办,前干部学堂总办兼学兵营管带蔡锷上桂抚谨禀》,北京《 帝国日报》,1911 年 2 月 9、15
日,均为第 1 张第 2 页。
② 卢仲维:《广西谘议局派系考》,《辛亥革命与广西》,第 164 页。
③ 穆洁:《清末广西谘议局和广西新军》,《辛亥革命与广西》,第 136 页。
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