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2 - 《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三期
P. 72

抗日战争研究               2022 年第 3 期

                   查馆。 昔日之留学生草章程、常翻译、打电报,今日之留学生吃花酒、讨姨娘、做红人。 昔日之留学
                   生号于众曰是英雄,必革命,今日之留学生号于□曰不得已,才做官。 昔日之留学生以救国为口头
                   禅,今日之留学生以当差为糊口计。 昔日之留学生骂官,今日之留学生挨骂。 昔日之留学生要求要
                   求,今日之留学生运动运动。 昔日之留学生声光化电工商法,今日之留学生柴米油盐酱醋茶。 昔日

                   之留学生慷慨悲歌,痛哭流涕,今日之留学生退□自公,委蛇委蛇。”                                ①
                       如果说这还只是笼统地反映社会对归国“留学生”追名逐利的不满,并未具体所指为何地、何
                   类“留学生”的话,那么,以下二则报道就肯定指的是广西的归国“士官生”了。 一是有人目睹“庚戌
                   之春(即 1910 年春———引者注),桂林军界,群英济济,极一时之盛,卒以恩怨相疑,暗斗渐剧,以至
                   瓦解”的情况后,难以自禁地写下如下一首“沉痛” 的诗作:“带来种性好,不济亦为之。 到眼衣冠
                   痛,横腔蛤蚌悲。 死生何足论,恩怨漫相疑。 此意嗟谁解,新添鬓上丝。” 另一则更直指 1910 年春
                                                                                      ②
                   进入广西军界的这批“士官生”的权力之争,毁了广西的新军进步:“军界纷争”也是“阻害广西新军
                   进步之大原因”之一。 “局促之广西,竟开一心战之局,自庄蕴宽去后,三四十之士官生,挟意气而
                   起猜疑,谋权势而肇竞争,架城府于心胸,伏刀兵于杯酒,勾心斗争,波谲云诡,白云苍狗,不足喻其
                   幻,海市蜃楼,不足喻其诈,群龙无首,蜩螗沸羮,此庚戌春间之形势也。 卒之排人者,反以自排,望
                   尘接踵而来者,乃同拔茅连茹以去。 呜呼,天下有心人闻之有遗痛矣”。                                 ③  须特别指出的是,这可不
                   是反对革命的政治对手的中伤,刊登此信息的媒体也非反对革命的政治对手所办,而如前所说,恰
                   恰是与何遂同时进入广西的尹昌衡、覃鎏钦、吕公望、赵正平等革命志士创办《军国指南》改组而成

                   的《南风报》,而且后者还出之于该报的社论。
                       如此说来,广西军界有人在争权夺势,乃是不争的事实。 这是一些亲历者也认可的,如何遂就
                   曾坦承:“我们到广西不久,曾因分配职位的问题,留学生和内地学生之间闹了些意见,无非是名位
                   功利思想作祟而已。” 原来这次闹意见,还不是个人之间的矛盾,而是“留学生和内地学生” 两大
                                       ④
                   群体,即国内派与海归派的矛盾。 《南风报》虽未明言自身所持态度,但它独择不利于海归派的言
                   论公诸于报端,并为此发表社论,已清楚说明它是广西军界国内派的代表。
                       第三,事实上,广西军界纷争,并未随着春天的远去戛然而止,这次“驱蔡”风潮,只是春天里的
                   纷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而已。 对此,只要稍微考察一下《南报》 《南风报》 在这次“驱蔡” 风
                   潮中,是否延续先前的选边站、继续与广西军界的国内派保持一致就清楚了。
                       所谓广西的国内派,实际如何遂所说,就是保定“陆大与速成学堂” 的毕业生,主要由何遂、耿
                   毅、刘建藩〔绪〕、吕公望、贺斌、杨明远、杨卓等人组成。 至于当时的广西军界中人,他称许第一任
                   兵备处总办庄蕴宽和帮办钮永建是当时社会上的“知名之士”。                               ⑤  《南报》《南风报》这时是否也与
                   何遂等人同调呢? 答案是肯定的。 《南报》曾刊文直言:“督抚政绩,败于小人,树立于君子”,而庄

                   蕴宽、钮永建就是“君子”,蔡锷则是“小人”。                    ⑥  正是这种人际关系亲疏度上的同一性,让《南报》
                   《南风报》此时的人物追踪报道,大多聚焦于庄蕴宽、钮永建,以及何遂等军界国内派人士。 谨举三

                   例,以证所说不虚。 一是报道过这年 10 月 2 日,“兵备处职员何遂、耿毅、杨钧,学长营队长刘建绪,
                   干部学堂区队长杨明远、刘玉崑,陆军小学堂教员黄蓟、粟培堃、赵正平”参加过“陆军小学已故同




                      ①   选:《清谈·留学生之今昔观》,《申报》,1910 年 1 月 3 日,第 1 张后幅第 4 版。
                      ②   季子:《读霜红龛诗,有“带来种性好”五字,喜之,爰用作起》,《南风报》第 2 期,1911 年 3 月 15 日,第 46 页。
                      ③   喜马拉耶:《广西军政抗议》,《南风报》第 3 期,1911 年 5 月 13 日,“社论”,第 8 页。
                      ④   何遂:《辛亥革命亲历纪实》,《辛亥革命回忆录》第 1 集,第 464 页。
                      ⑤   何遂:《辛亥革命亲历纪实》,《辛亥革命回忆录》第 1 集,第 463、464 页。
                      ⑥   病武:《桂林春秋·新抚莅桂》,《南风报》第 2 期,1911 年 3 月 15 日,第 45 页。
                    7 4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