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9 -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
P. 179

第十章  流亡与坚守——离散族裔理论和来华犹太难民社区                167



                        其次,犹太难民的悲惨遭遇激发了上海等地犹太人的民族情感,壮大了
                    犹太复国主义力量。

                        由于远离欧洲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反犹主义的土壤,加之上海等地开
                    埠后成为东西文化交汇之处,形成了异常宽松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为犹太复国

                    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前所述,在纳粹反犹之前,犹太复国主义各派
                    在中国已有或大或小的分支组织。随着犹太难民的到来,他们在欧洲经受的残
                    酷迫害和一路流亡的落魄艰辛,迅速激起了上海等地犹太社团对法西斯主义的

                    同仇敌忾之情和投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政治热情。
                        1921年来到上海的俄罗斯犹太复国主义者大卫 · 拉宾诺维奇,就是出于对

                    纳粹反犹政策的痛恨,萌生了保护和传承犹太文化的强烈意愿。他说 :“我整
                    日整夜想的都是,那些在欧洲的犹太人正遭到有计划、有系统的残酷屠杀。我

                    们要怎么保护我们的民族,我们伟大的文化,要怎么保护我们的传统呢?”因
                    此,他热切希望“在遥远的中国,在远离欧洲、远离希特勒、远离德国的这
                    片国土上,建立一个犹太文化中心”,并且清醒地认识到正处于犹太民族生死

                    存亡的关键历史时刻,“如果我们不团结起来共度今天的难关,我们的未来就
                    注定会灭亡”。拉宾诺维奇于1941年5月创办了俄文杂志《我们的生活》,其

                    宗旨是成为“上海犹太民族独立民主思想的喉舌”。此后,许多立陶宛、拉脱
                    维亚和波兰犹太难民加入了该刊编辑部,《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增加了英语和
                                    38
                    意第绪语的增刊。 该刊着重报道在华犹太人的生活、工作以及犹太组织的活
                    动,并积极宣传犹太复国主义思想,颇有影响。此外,除了《上海犹太纪事
                    报》,当时还有“贝塔”的英文月刊《犹太呼声》、德文的《黄报》、德文周刊

                   《论坛》等宣传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刊物。另有德文的《上海周报》《八点钟晚
                    报》,意第绪语杂志《我们的话》《远东意第绪语之声》等数十种犹太报刊介绍

                    犹太人的文化和生活。          39
                        同时,犹太难民也为中国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增加了新鲜血液,特别是
                    1940—1941年间陆续来到的1 000余名波兰犹太难民中,有近100余名涵盖各




                    38  前引瑞娜 · 克拉斯诺 : 《永远的异乡客: 战时上海的一个犹太家庭》,第3—5页。
                    39  前引王健 : 《上海犹太人社会生活史》,第159—165页。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