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2023年3-4月
P. 108
包树芳 / 民国时期卫星城学说的引入、传播与运用
城市规划研究和实践的基础。 他明确提出古机械时代的城市———庞大城市与新机械时代的城
市———卫星城市。 ① 他认同在英、德、法、美等国普遍盛行的卫星城运动(Satellite⁃Town Movement),
指出建设卫星城是解决大城市因人口集中导致诸多弊病的重要途径。 他认为孤立地建设卫星城并
不可行,“合理的城市系统”才是城市发展的方向。 他所指出的“合理的城市系统”,就是遵循区域
理念,在大城市周围建设卫星城、大城市和卫星城共同构成城市系统。 他还介绍了英国卫星城运动
的进展:“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教授亚波克兰比与一班文事社会学家” 正在致力于“城市系统计
划”,“他们做有许多的 Regional Planning Report(广域规划报告)”,计划以伦敦为中心,“成为一个
‘伦敦系统’(London System)”。 ② 文章结尾,朱皆平总结西方新城市运动的特征,除“分散大城市”
“建立城市系统”两大特征外,还有“发展工业,同时不忘农业,或说在城市不忘乡野”,并特别注明:
我国因工业落后“见欺于列强”。 ③
此外,朱皆平解读了卫星城的性质。 他说,按照美国学者泰勒(Graham Romeyn Taylor)的定义,
卫星城市“是一个独立的文事单位,有着他自己的集合生命,是有现代城市各种经济、社会以及文
化的特点;虽然是维持着他自己的存在,同时对一个大城市却有依靠的关系”。 这里明确指出,卫
星城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与大城市保持密切联系。 朱皆平进而指出,根据这样的定义,莱切沃斯
(Letchworth)、韦林(Welwyn)两个“园林城市”“便可算是伦敦的卫星城市”。 ④ 莱切沃斯被视为英
国第一座田园城市,而韦林在 1920 年初建时就有人将其视为伦敦“一个明确的卫星”。 ⑤
卫星城学说的发源地在英国,建筑师和城市规划专家雷蒙德·昂温(Raymond Unwin) 对卫星
⑥
城学说的形成及运动的开展有突出的贡献,阿伯克隆比( Patrick Abercrombie)、珀德姆( Charles
Purdom) 等人也先后加入倡导、传播和实践的队伍。 卫星城学说传播到法、美等国,也得益于包括
⑦
迥顿在内的一批人的倡导和研究。 至于“卫星城”名词的最早提出者,并不是赵国华所说的迥顿,
而是泰勒,只不过泰勒在 1914 年最早提出“卫星城”时,针对的是美国远离大城市的工业区。 ⑧ 昂
温等人借用这一新名词,并赋予新的阐释,形成卫星城学说。 也就是说,朱皆平引用的关于卫星城
性质的阐述,并不是来自泰勒。 ⑨
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卫星城学说传入中国。 不论是对日本译著的照搬或引用,还
是知识精英从不同视角的介绍,都呈现了理论传播初期的样貌。 虽然介绍不详尽且有错误,但
① 朱皆平:《城市规划之物质科学的基础》,《交大唐院季刊》第 1 卷第 4 期,1931 年 6 月,第 12、17 页。
② 亚波克兰比(Patrick Abercrombie),今译为阿伯克隆比,是英国杰出的城市规划师,以主持“大伦敦规划”而闻名。 “文事”
是朱皆平对 Civic 的翻译,今天多译为“市政”。 “文事学”“文事单位”“文事社会学家” 等词语经常出现在他的文章里。 朱皆平在
文章中多将 Regional Planning 译为“广域规划”,偶尔也译为“区域规划”。
③ 朱皆平:《新城市运动》,《时事月报》第 8 卷第 3 期,1933 年 3 月,第 216—217 页。
④ 朱皆平:《新城市运动》,《时事月报》第 8 卷第 3 期,1933 年 3 月,第 216 页。
⑤ Reiss, R L. ,”Welwyn Garden City:Illustrated”, The Town Planning Review, Vol. 8, No. 3 (Dec 1, 1920).
⑥ 昂温是霍华德田园城市运动的亲密追随者和合作者,他设计并主持了莱切沃斯、韦林的建设。 1912 年,在专著 Nothing
Gained by Overcrowding 中,他主张将霍华德社会城市理念应用于伦敦的扩张。 1924 年国际城市规划会议提出将大城市与卫星城作
为城市系统展开建设的“地方计划”,昂温贡献巨大。 昂温在 1929 年 1 月 1 日起任大伦敦地区规划委员会的技术顾问,对促进卫
星城学说运用于城市规划发挥了重要作用。
⑦ 珀德姆,Charles Purdom,他和昂温一样,是第一批田园城市莱切沃斯和韦林的创始人之一,在 1919 年至 1928 年被任命为
后者的财务总监,之后被任命为名誉秘书。 撰写专著介绍卫星城规划建设,参见 The Building of Satellite Towns: A Contribution to the
Study of Town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Planning,(London, J. M. Dent & Sons, 1925)。
⑧ 1914 年美国学者泰勒在杂志上以“ satellite city” 为题连续发表文章,1915 年编辑成册并出版,Satellite Cities,A Study of
Industrial Suburbs,New York and London: D. Appleton and Company,1915。 该书针对美国这一时期工业远离城市的现象,把当时美
国大城市郊区的工业城市统称为“Satellite City”。
⑨ 民国时期国内其他学者如董修甲、蒋遇圭也提出泰勒为卫星城学说的倡导者,皆晚于朱皆平,很有可能受朱皆平影响。
1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