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2023年3-4月
P. 109

2023 年第 2 期

                 并不妨碍更多国人的初步了解。 同时可以看到,专家在介绍时或多或少融入了对国内城乡现状
                 的思考。

                                        二、 战时防空背景下卫星城学说的传播



                     从防空角度考虑城市规划,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但彼时航空事业、空军力量正在发展中,
                 田园城市、卫星城运动的先驱们在解释“疏散”“小城市”的意义时,只是把防空作为锦上添花的事
                 项,重点是其学说的先进性。 空军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充分显其威力,防空背景下城市分散主义
                 思潮在西方盛行一时。 “均主散开化” 成为西方城市规划的新趋向 ;“世界大都市都已实行疏散
                                                                             ①
                 政策,以避免空袭之直接损失”。             ②  “疏散”的防空价值得以凸显。 抗战爆发后,中国长期遭受日军
                 空袭威胁,对防空城市规划尤其关切。
                     1931 年九一八事变、1932 年“一·二八” 事变中,日军空袭东北、上海吴淞等地,各地悉成焦
                 土,死伤无数。 面对日军空袭威力及其危害,有人呼吁应“将现有之都市划分之” ,今后工商建设
                                                                                         ③
                 “当避通商口岸”,趋于内地。           ④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空袭加重,城市防空成为重要话题,
                 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 学者们立足国内现实,极力呼吁应该实施以防空为核心的城市分散主义规
                 划与建设,指出大城市是空袭的首要目标,“城市必须平面化,过于集中发展,则防空困难损害亦愈
                 大” ;行政机关不可集于一区,“工业建筑也不可将所有各部分集于一处,而应分散设立” ;疏散
                                                                                                  ⑥
                    ⑤
                 人口至农村,“能增进生产”,有利于持续抗战。 。 并指出,疏散不仅是战时需要,战后也应遵循这
                                                          ⑦
                 一原则,“这是永久性的疏散,无论从市政建设还是就永久防空而言”。                              ⑧
                     在以防空为目的、以疏散为原则的战时背景下,“小都市分散计划” 盛行一时。 分散大城市的
                 工业和人口到卫星城,成为符合战时防空背景的城市规划。 这一时期,众多专家纷纷撰文著书,进
                 一步深入阐释卫星城学说。
                     首先,突出卫星城学说切合中国实际的重要意义。
                     卫星城的防空价值是专家们首要强调的。 朱皆平指出,大城市将人口疏散至卫星城“吻合抗
                                                                               I
                                                                               0

                 战需要,所以疏散物资,减少空袭威胁”。                ⑨  建筑理论家、设计家郑祖良 肯定“地方计划”的防空意
                 义,建议上海、南京等沿海大城市“在母都市之外,应设法计划分建子都市,以达到疏散人口之最终

                                      2
                                      I

                       I
                 目的”。  1  市政专家王克 明确指出“地方计划”就是“适应防空的都市计划”;认为卫星城规划在布
                 局上具有充分的防空适应性:“卫星式的分布,划分着分区用途地域,互相间永留着绿地,这种分散
                 的配置,恰是足以分散敌机目标,使敌机空袭发生困难,即减低其空袭能率”,尤其是永留绿地,在
                    ①  卢毓骏:《各国城市防空建设之趋向》,《科学的中国》第 5 卷第 10 期,1935 年 5 月 15 日,第 5 页。
                    ②  郑梁:《晚近都市计划的二大主潮》,《战后都市计划导论》,新建筑社 1942 年版,第 6 页。
                    ③  步陶:《田园都市为今日救国之一方案》,《拓荒》第 2 卷第 3 期,1934 年 5 月,第 80 页。
                    ④  琴心:《述评:田园都市之讨论》,《钱业月报》第 14 卷第 6 期,1934 年 6 月,第 4 页。
                    ⑤  程世抚:《城市防空与防空城市》,《新农季刊》第 2 卷第 2 期,1942 年 4 月,第 17 页。
                    ⑥  卢毓骏:《各国城市防空建设之趋向》,《科学的中国》第 5 卷第 10 期,1935 年 5 月 15 日,第 5 页。
                    ⑦  蒋遇圭:《都市人口的疏散问题》,《建设》第 4 卷第 4 期,1944 年 4 月,第 4 页。
                    ⑧  吴嵩庆:《疏散问题》,《市政评论》第 6 卷第 2 期,1941 年 2 月,第 5 页。
                    ⑨  朱泰信:《实业计划上之城市建设》,《市政工程年刊》,中国市政工程学会 1944 年编印,第 8 页。
                    I
                    0
                       郑祖良,笔名为郑梁,文章多用笔名。 广东中山人,现代建筑理论家。 就读于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前身) 建
                 筑工程系。 任国立中山大学教师,《新建筑》主编,《市政评论》杂志编辑、研究部主任,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技士。
                    I
                    1  郑梁:《论都市人口之集散》,《市政评论》第 6 卷第 6 期,1941 年 6 月,第 15 页。


                    2  王克曾在日本研习军事和政治,并担任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日本市政考察专员。
                    I
                  1 0 8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