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2023年3-4月
P. 46
张 岩 / 战时国民政府治黄体制的运行及其困境
绝者。 许多农村房屋拆毁,几成废墟。 现二麦已熟,因死亡逃亡者太多,农民极为缺乏。 至贫
民之田地多已卖尽,因饥饿太甚而奄奄待毙者,仍比比皆是。 现鄢、尉、扶、西四县已发生瘟疫,
正在蔓延,尤为痛心者,即该四县黄河决口十七处,淹没麦田一百三十万亩,仅小麦一项即损失
十万万元,灾民难以生活矣! ①
尽管地方对于大举征工颇为反对 ,但在“军令”面前,仍必须遵照实行。 李培基报告,仅豫境
②
工程就动员了 25 县约 49 万民夫参加,花费达 10 亿余元,大部分工料均为“民众赔垫”。 ③ 《大公
报》记者目睹了民工的惨状:“民工尚须自带工粮,每人每天二斤麦子,竟有无良心的保甲长从中敲
诈,出粮不出工,或三四百元出卖一个空名顶替。 监工的人出卖几张民工回家的路单,处处揩油敲
诈,河南农民真够清苦的了,这也要埋怨河南基层政治的腐败。” ④
此次工程的实施虽使沙南大堤得以保全,但治本之策却难有成效。 据黄委会驻工专员的调查,
汛期泛水流势如下:
汛期泛水尽沿沙河及沙河北岸泛滥,至太和境,沙北泛水大部由落福沟(万福沟) 又入沙
河,小部泛水流经茨河再转沙河。 母猪港开挖后,大汛期间因茨河水量较小,故由母猪港分入
淝河水量不多。 但济河、赵家大坝开挖后,大汛期间收效至大。 其时泛水主流尽走沙河,不能
容纳。 太和境沙河向北溃决三口;阜阳境茨河下游向东开挖一口,沙河向北开挖一口,溃决二
口。 大部泛水沿沙北流经济河,冲过赵家大坝,汇入淝河。 阜阳境沙河南岸及颍上境沙河两岸
得保无虞,均济河分流之功。 ⑤
据此可知,视察团掣动大溜东移的设想并没能按计划实现。 ⑥ 其实在 1943 年 5 月荣村决口之
后,军方已将修整黄泛的目标降低为“使泛水重入旧泛区,以固国防”。 ⑦ 另外,沙南大堤得以保全
与上述“沙河向北开挖一口”不无关系。 此前,当局曾做出“于必要时不惜牺牲界首、皂庙两镇(挖
开沙河北堤),以全力保持南岸”的预案。 对此,黄委会还专门予以解释,称该预案系安徽省“为预
⑨
备万一之举,非万不得已必不办理”。 ⑧ 但在“大局”面前,当局还是牺牲了局部 ,掘口地点并不在
预案之中。
① 《张光嗣致行政院电》(1943 年 6 月 12 日),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档案,25 - 22 - 131 - 02。
② 如国民党商水县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呼吁,此举“事关国计民生,老幼灾黎乐愿竭尽全力,仍负巨工”,然“民力已敝,力与愿
违”,请求“准予令饬黄河水利委员会统筹办理,以全国之物、财、人力,将此巨大工程堵修巩固,一劳永逸”,如此“不惟有利国防,
则临泛数百万灾胞定不胜翘祷”。 《中国国民党河南省商水县执行委员会书记长张连珠致军事委员会电》(1943 年 9 月 25 日),行
政院水利委员会档案,25 - 22 - 134 - 02。
③ 《李培基致行政院电》(1943 年 11 月),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档案,25 - 22 - 135 - 02。 据汤恩伯称,豫境工程前后奉拨 4800
万元,即便如此,与工程花费亦相差甚多。 《军事委员会致行政院电》(1943 年 12 月 21 日),行政院档案,2(1) - 8193。
④ 高峰:《豫皖黄汛巡礼》,桂林《大公报》,1943 年 10 月 1 日,第 3 版。
⑤ 《黄委会致行政院水利委员会电》(1943 年 10 月 21 日),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档案,25 - 22 - 135 - 02。
⑥ 其中阻断东蔡河泛流工程效果可见《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修防处修筑东蔡河军工完成工程报告书》(1943 年 9 月),水利
部档案,377 - 860。
⑦ 第十五集团军总部参谋处:《修整黄泛工程总处总报告书》(1943 年),民国时期治黄档案,MG 4. 1 - 219。
⑧ 《水利委员会致行政院秘书处函》(1943 年 9 月 25 日),行政院档案,2(1) - 8218。
⑨ “被牺牲的局部”借用马俊亚对淮北社会生态研究的说法。 见马俊亚《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
1949)》,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