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2023年3-4月
P. 63

2023 年第 2 期

                 式”,强调以九赋之财制九式之用。 晚清时期的专款,即具有这样的用意。 所不同的是,《周礼》强
                 调的是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理财理念,而晚清时期出现的专款,则与之相反。 它首先设定的是某
                 项支出,再指定某项确实的款源予以应付,实带有以支定收、以出制入的财政意涵。 在这种“以出
                 制入”财政理念指导下,“用款者但求事之克举,不问款之来历;付款者只计临时应付,不问后来有
                 无”。  ①  中央与地方政府均视专款为权宜之计的短期筹款行为,无所谓通盘统计、系统筹划,更无严
                 格的硬性预算约束。 缺乏有效控制和监督的财政收支活动,其执行的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
                     最后与专款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有关。 专款因事而设,事未立而费先筹,“谋而后动,原以坚
                 办事者之心”,当然无可厚非。 但财政艰窘如此,专款的实行面临种种不确定因素,“万一支期已届
                 而本款尚未征收,或款已用完而事件尚多余绪,乃不得不腾挪于别项,谋弥补于将来。 设所挪复有

                 急需,原款尚属无着,展转挪之别项,                   已时矣”。    ②  另外,清廷几乎每办一事必定一款,每定一款
                 必立一名,专款名目繁杂,有的以事命名(如固本京饷、京员津贴等),有的以款命名(如四成洋税、
                 洋药厘金、五成二厘华商税等),从名目上难以辨识其为出还是为入。 有的专款,如本文提到的海
                 防经费,既以四成洋税为款源,还有厘金等其他款源,同时又为另外的专款如东北练兵经费提供部
                 分款源,种种连搭嵌套关系,纷乱如麻,难以厘清头绪。 晚清财政这盘棋局,其复杂程度远非清代前
                                             ③
                 期可比,户部纵作为“天才棋手” ,已再难“得心应手”。
                     要言之,晚清中央推出专款制度,其出发点是力图加强中央调节各省新增财政资源的能力,以
                 适应国家事权增加的新形势需要。 该制度的运作固然表明清廷财政调节工具的多元化,但这种由
                 “的款”原则支配的专款制度所能维持的仅是一种静态的财政平衡,然而财政实践远比财政制度的
                 规定复杂多变。 在专款专用、收支对应的表相背后,却是凌乱不堪的财政现实,清廷虽极尽腾挪转
                 换、移东补西之能事,但往往顾此失彼,财政收支已无秩序可言。 晚清财政需要的是一种财政管理
                 体制的转型。 清末财政改制,清廷试图引入一种新的财政管理制度,即现代预算制度,就是想借此
                 来收拾这一残局。


                                                                                 (责任编辑: 潘晓霞)

























                    ①  陈锋编:《晚清财政说明书》第 6 册《湖南全省财政款目说明书》,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423 页。
                    ②  陈锋编:《晚清财政说明书》第 8 册《广西全省财政说明书》,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35—36 页。
                    ③  彭雨新:《清代田赋起运存留制度的演进———读梁方仲先生〈 田赋史上起运存留的划分与道路远近的关系〉 一文书后》,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 年第 4 期,第 133 页。
                  6 2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