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2023年5-6月
P. 40

王建伟 / 从潜流到激流:20 世纪 30 年代北平的左翼思潮与行动

          种形式的请愿示威,抨击“不抵抗”与“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奋起抗日,参与人数
          之多,范围之广,均超过以往。
              相对于上海、南京等地而言,北平是身处“国防第一线上的故都” ,地理位置与政治身份都比
                                                                       ①
          较特殊,受九一八事变的冲击更加直接,各校学生对“国破山河在” 的感受也更加敏感。 1931 年 9
          月 19 日,“北平大学法学院、东北学生会、市立师范、新东北学会及各大学均组织抗日会,讨论息争
          抗日办法”。    ②  清华大学学生会也于同日成立“抗日救国会”。 9 月 21 日,北京大学学生会抗日运
          动委员会成立。 燕京大学学生会组建学生抗日委员会以及“东北同学抗日救国会”,并要求全体同
          学臂缠书有“耻”字的黑纱。           ③  北平学生不仅在校内成立抗日团体,9 月 24 日,校际联合性质的“北
          平各校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在北京大学成立,并开始筹划南下国都请愿、示威。 11 月 28 日,燕京
          大学学生抗日会最先组织学生赴南京请愿。                   ④  从 12 月 1 日开始,北京大学示威团共计 300 多人分
          两批乘火车南下。 出发之前,已经组织罢课,并起草“告民众书”,将矛头直指南京中央政府。                                       ⑤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学生群体逐渐形成了“学生万能”的观念。                            ⑥  这种倾向在北京尤其明显。
          杨纤如回忆说,由于当时学生敢于猛冲猛打,有“丘九”之称,因为有枪便是力的“兵”是天不怕地不
          怕,兵字被拆开为丘八,以之代兵;而敢于造反的学生则是人不怕鬼不怕,所以排行“丘九”。                                       ⑦  进入
         20 世纪 30 年代之后,北平的高校数量以及学生人数继续增长,学生力量进一步壮大,并在此次南
          下示威团中得到了验证。 1931 年 12 月 5 日,北京大学示威团在南京成贤街附近游行,与卫戍司令

          部军警发生冲突,180 余人被捕,次日被强行遣返北平。                     ⑧
              1931 年 12 月 14 日上午,北平各校学生示威团到南京国民政府门前请愿,15 日再赴外交部与
          中央党部。 《申报》报道,示威团“手执红旗帜,左臂缚红布,胸前佩红布条,口呼各种反动口号”,先
          到外交部,“潜入部内,将在各办公室内之玻璃器具文件及汽车,均被捣毁一空。 外部职员见情势

          不佳,即纷纷由墙垣逃避,但已有数人被木棍殴打,身受重伤”。 随后,示威团赴国民党中央党部,
          “先将大门封闭,并将中央党部岗警五人之枪械缴出”,“时中央委员正在举行临时会议,比推蔡元
          培陈铭枢委员出见。 蔡陈二氏到达二门,即闻呼打之声。 蔡氏甫发数语,该团学生即将蔡氏拖下殴
          打,并以木棍猛击陈氏头颅,陈氏当即昏厥倒地。 时中央党部之职员及警卫,见学生动武,即上前救
          护蔡陈二氏,但学生中即拔出手枪开放,用木棍向内殴打,并绑架蔡氏向门外冲出。 中央党部警卫
          至此向天空开放空枪示威,并追出营救蔡氏”。                    ⑨  当时在场的国民政府委员邵元冲在日记中也记下
                                                  0
                                                  I
          了这一幕,所述情形与《申报》报道基本一致。
              1931 年 12 月 17 日,北平南下学生再次和南京、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学生举行联合大示威,围
          攻国民党中央党部,并冲入《中央日报》报社。 国民政府出动军警,在珍珠桥附近对学生进行镇压。



             ①  茜苹:《经济学和社会学名教授李达》,《世界日报》,1935 年 1 月 28 日,第 7 版。
             ②  《平市民气激昂》,《申报》,1931 年 9 月 20 日,第 3 张第 11 版。
             ③  《全市学界齐起救亡》,《华北日报》,1931 年 9 月 22 日,第 6 版;《全市学生参加今日之市民大会》,《华北日报》,1931 年 9
          月 28 日,第 6 版。
             ④  《燕大请愿团昨日赴京》,《世界日报》,1931 年 11 月 29 日,第 7 版。
             ⑤  参见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北京地区抗日运动史料汇编》第 1 辑,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234—384 页。
             ⑥  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年版,第 419—436 页。
             ⑦  杨纤如:《北方左翼作家联盟杂忆》,《新文学史料》1979 年第 4 辑,第 219 页。
             ⑧  《北大示威团一部昨晚返平》,天津《大公报》,1931 年 12 月 10 日,第 3 版。
             ⑨  《平学生示威团大闹中央党部》,《申报》,1931 年 12 月 16 日,第 3 版。 据时任教育部常务次长兼国民政府秘书的钱昌照
          记载,示威团到外交部时,外交部部长王正廷出来会见,但有学生向王正廷掷墨水瓶。 参见钱昌照《钱昌照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
          社 1998 年版,第 31—32 页。

             0
             I  王仰清、许映湖整理:《邵元冲日记》中,1931 年 12 月 15 日,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 年版,第 804—805 页。
                                                                                              3 9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