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2023年5-6月
P. 41

2023 年第 3 期

          这次北平学生南下请愿活动是当时全国学生请愿活动的一部分。 相对于上海等地而言,北平学生
          的情绪以及行为都更加激进,同时在群体内部还夹杂着不同政治派别的相互竞争。                                     ①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主义勃兴,直接助推北平左翼思潮的高涨。 《国闻周报》曾评论说,“民二十
          年以后,随着国难的爆发,青年人痛感到外患的威胁,同时也痛感到屈辱退让的苦闷”,“五年以来,
          在学生大会中最受人欢迎的是激烈的言论,右倾的言论是永远抬不起头来的。 一切群众组织都把
          握在左倾分子的手里,右倾的势力几乎微弱得可怜”。                       ②  九一八事变初起时,正在山西太原读书的
          赵宗复“以为不过如中国古代所说的蛮族的侵略一般的一个国耻而已。 读外边杂志所说‘九一八’
          的危险性的文章等,认为是过甚其辞”。 但他在 1932 年到了北平之后,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在
          北平东交民巷,外国军警雄赳趔,气昂昂,踱来踱去。 中国人经过这条街时,自行车不许响铃,洋车
          不许按喇叭。 军人不能武装通过。 哈德门大街旁边,外国军队在练操;朝阳门外,美国兵、日本兵在
          打野操,枪声炮声,终宵齐鸣。 甚至日本兵白昼在王府井大街演习巷战,我听了我看了,我流
          泪了!”  ③
              东北籍学生王汝梅(黄华) 的经历更能说明九一八事变对他们这一批青年学生的人生影响。
          当时他正在锦州的东北交通大学读书,和同学每天看着东北军官兵乘一列列火车经锦州退入山海
          关内,“痛心疾首,愤懑已极”。 日本占领锦州后,王汝梅随一批东北学生流亡到北平,后来考入燕
          京大学。 这批流亡学生“背井离乡,身受漂泊流浪之痛苦,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要求打回老
          家去的情绪非常强烈”。 他们由于思想接近、境遇接近,往来密切,经常在一起阅读“进步书刊”,讨
          论华北形势,构成了北平一股非常重要的左翼力量。                       ④
              九一八引发的国难危机为北平的左翼思潮注入了浓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1931 年 11 月 20 日,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师吴其昌与其弟、燕京大学学生吴世昌一同绝食请愿,誓言抗日,并到南京“哭
          谒中山陵”,在陵前宣读《昭告总理文》:“此后如蒋主席张副司令果能实践前诺,毅然御侮,是不愧
          为先生肖徒。 尚望先生在天,明神佑之。 如蒋中正张学良背誓卖国,或食言误国,是甘心为先生之
          罪人,尚望先生在天,明神殛之!”             ⑤
              1932 年初,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吴晗写信给胡适说,“看着人家出卖你的父母兄弟,听着若干千
          万同胞的被屠宰的哭声,成天所见到的消息又只是‘屈服’、‘退让’,假使自己还是个人,胸膛中还
          有一点热血在着的时候,这苦痛如何能忍受”,“翻开任何国任何朝代的史来看,找不出这样一个卑
          鄙无耻、丧心病狂的政府,也很难找到这样一个麻木不仁、浑浑噩噩的国民”。 他还补充道:“过去
          四个月,无时无刻不被这种苦痛所蹂躏。 最初的克制方法,是把自己深藏在图书馆中,但是一出了

          馆门,就仍被袭击。”        ⑥
              当时清华园里另一位学子夏鼐虽然一直专心读书,但也无法完全置时局于身外,心底经常抒发

          “国难当前,书生已成废物”的感慨。              ⑦  政治思想偏右的何炳棣 1934 年进入清华,“自始我级即受空


             ①  陈廷湘:《政局动荡与学潮起落———九一八事变后学生运动的样态及成因》,《历史研究》2011 年第 1 期,第 67—87 页。
             ②  田光程:《最近学生界的严重问题:青年思想上的冲突,忧患,与挽救》,《国闻周报》第 14 卷第 4 期,1937 年 1 月 18 日,第
         9 页。
             ③  赵宗复:《给》,原载《进山十周年纪念特刊》(1932 年),《赵宗复文集》编写组编:《赵宗复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版,第 8 页。
             ④  黄华:《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2—5 页。
             ⑤  吴令华编:《吴其昌文集·诗词文在》,三晋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329 页。
             ⑥  《吴晗致胡适》(1932 年 1 月 30 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中,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 2013 年版,第 473 页。
             ⑦  夏鼐:《夏鼐日记》第 1 卷,1933 年 1 月 15 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年版,第 148 页。
           4 0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