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2023年5-6月
P. 45

2023 年第 3 期

              20 世纪 30 年代的清华大学校园弥漫着浓郁的左翼氛围。                       ①  由于地处北平西郊,在“学术自
          由”的掩护下,清华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学生运动的重要基地。 1931 年国民党一份关于北平中共
          活动的调查表就表明,“清华大学,亦为共党最活动的地方。 城市的消息不稳妥,他们的机关即迁
          至清华,在校的嫌疑分子约有卅名”。               ②
              1933 年至 1934 年,清华大学先后出现三三读书会、社会科学研究会、现代座谈会等学生社团,
          以读书会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 后来担任清华校长的蒋南翔就是参加了这些组织之
          后,开始研读华岗的《中国大革命史》、河上肇的《经济学大纲》 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 等书籍,思
          想上得到武装,逐渐成长为学生运动领袖。                  ③  据 1934 年下半年进入清华读书的魏蓁一(韦君宜)回
          忆,现代座谈会可以在校园公开招收会员,她在会内与蒋南翔编在哲学组,一起学习李达、雷仲坚
          合译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等书籍。 此时,她并不知道蒋南翔就是共产党,“更不知道有毛泽东
          其人”。  ④
              当时,北方左联在清华设有小组,主要领头人是外语系赵德尊与中文系陈落,赵俪生、王瑶、韦
          君宜等人是骨干成员,对外则以国防文艺社、清华文学会的名义在校园内公开活动。                                       ⑤   《清华周
          刊》被左派学生掌握,蒋南翔当选为总编辑,姚克广、杨德基(杨述)、赵德尊等担任编辑或撰稿人,
          发表大量时事报道、评论,展示出日趋鲜明的左翼色彩。 1935 年 3 月现代座谈会解散之后,徐高
          阮、蒋南翔、姚克广、胡鼎新(胡乔木)、黄诚、高承志等又加入了“武卫会”。
              燕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同处北平西郊,都以“学术自由”为保护伞,尤其是燕京大学作为一所具
          有优越学习和生活条件的教会大学,虽在国民政府立案,但国民党官方对学校的行政管理及课外活
          动干预较少,为左翼思潮的传播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燕大学生拥有很高的政治热情,尤其是校
          内聚集了较多的东北学生,无家可归的心态以及在北平的生活困境使得这一流亡学生群体成为一
          股重要的不安定力量。
              以王汝梅为例,他加入了燕京大学的抗日救国会,曾从北平的东北大学借来武器,组织燕大学
          生举行军事演习,并制作简易的手榴弹。 1935 年,王汝梅和同为东北籍的张兆麐分别担任燕京大
          学学生自治会执行主席与主席。 他们发起时事座谈会、东北问题研究会等,讨论华北形势和时事政

          治。 他们还接管《燕大周刊》,自 1935 年秋季开学后,每期都有文章揭露“何梅协定”“广田三原则”
          和日本酝酿占领平津的密谋。             ⑥  《燕大周刊》还组织“抗日问题专号”“法西斯问题专号”等,公开批
          评国民党的对日妥协政策,在校园内部形成了浓烈的抗日宣传攻势,刊物风格较之前明显转向,
          “不必怕打破了桃花源里享乐者的绮梦,仅可以攻击他们没落的生活。 不必怕自己的父兄或老师
          是教徒,仅可把宗教的吗啡性妥协性呈献出来。 同时将社会上一般生活的痛苦描写出来,作个对

          比。 这该是一种叫人看了有打寒噤的清醒的文章”。                      ⑦




             ①  有论者认为,1928 年清华改制为国立大学之后,学生活动逐渐活跃,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年龄较大,当时大学毕业生失业
          率很高,尤其是文法科系毕业者,在校生多有前途茫茫之感。 同时,日本加紧侵略,激起巨大的民族主义情绪,学生深受刺激,不论
          出身贫富,思想多呈左倾。 参见苏云峰《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1928—1937》,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1 年版,第 214 页。
             ②  《北平市共党活动情形调查表》(1931 年 6 月),《北方左翼文化运动资料汇编》,第 636 页。
             ③  蒋南翔:《我在清华大学参加“一二·九”运动的回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清华大学编:《蒋南翔文集》下卷,清华大学出
          版社 1998 年版,第 1173—1174 页。
             ④  韦君宜:《他走给我看了做人的路———忆蒋南翔》,《思痛录》,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 年版,第 244—247 页。
             ⑤  赵俪生:《记清华园“左联”小组和“清华文学会”》,《新文学史料》1983 年第 3 期,第 247 页。
             ⑥  黄华:《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第 7 页。
             ⑦  蓂新:《燕大周刊的前途》,《燕大周刊》第 6 卷第 5 期,1935 年 11 月 8 日,第 36 页。
           4 4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