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2023年5-6月
P. 49

2023 年第 3 期

          动了青年思想的群体性左转,成为“一二·九”运动发生的重要诱因,最终造成了对国民党统治的
          离心倾向。
              不过,“一二·九”运动能够发生并一直持续下来,并不是左翼思潮自动转化的结果。                                     ①  北平地
          下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整个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周密的筹划,克服了以往学生运动经常出现
          的一轰而起、一轰而散的弊端。             ②  1935 年底的两次大规模游行示威以及罢课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以
          及北平地方当局计划采取提前放假的方式,意图分散学生力量,消解学生队伍。 面对国民政府以及
          北平地方当局的分化,如何继续保持学生的政治热情不消退,保证学生队伍不瓦解,对组织者而言
          是更大的挑战。 在中共北平市委的指导下,北平学联党团以及各校的学生领袖认真思考后续问题,
          决定组织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华北腹地宣传抗日救国,锻炼队伍,实行学生与民众的联
          合。 这一转向虽也有其不得已的缘由,但对于学生思想的转化以及斗争方式的调整具有积极意义,
          保障了“一二·九”运动持续释放历史能量。                   ③
              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下辖四个团,于 1936 年 1 月 3、4 日先后从北平、天津出发,8 日
          在河北固安城外汇合。 1 月中下旬,南下宣传团受到军警阻拦,被迫返回北平。 南下过程中,第
          一、第二团成立了“民族解放先锋队”,第三团成立了“ 中国青年救亡先锋团”。 返回北平后,两
          个组织合并组成“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所有宣传团成员都自动转为“ 民先队” 队
          员,原“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并入“民先队”。 2 月 1 日,“民先队”在北平师范大学召开成
          立大会。
              “民先队”内部设有党团,共产党员、北京大学学生黄敬担任负责人,总队部成员由中共北平市
          委指定。 他们摒弃了以往比较单一的请愿、罢课与游行示威的形式,采取了更加多样化的斗争手
          段,如露营、军事训练等,更加注重工作策略。 由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C. Y. )已经在 1935 年停
          止活动,因此,“民先队”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青年团的职能,并推动了全国青年的救国运动。 据北

          平市公安局在 1936 年 7 月掌握的数据,“民先队”当时已经具有 2000 余人的规模。                            ④  全面抗战爆
          发之后,在“民先队”的领导下,北平学生组织了学生军和游击队。 南方的青年救国团、抗日先锋队

          等,也是在“民先队”基础上组织起来的。                 ⑤
              1936 年,北平连续爆发几次大规模学生示威运动,主题都是吁请政府抗日。 3 月 31 日,北平学
          联组织学生在北大三院礼堂开追悼会,追悼病死在监狱的北平第十七中学 18 岁的学生郭清,会后
          在长安街举行抬棺游行。 5 月,北平学联改组成为北平学生救国联合会。 6 月 13 日,为反对日本增
          兵华北并声援天津反日示威,北平学生再次举行大规模游行,并继续坚持无限期罢课、罢考。 11 月
         15 日,日军进攻绥远和察哈尔东部,北平学联号召捐献万件皮衣,发动各校女同学和教职员家属为
          前线赶制棉衣,并组织和派出绥远前线服务团。 29 军收复百灵庙之后,为支援绥远抗战和反对南
          京政府迫害上海爱国领袖,12 月 12 日北平学生再次举行大型示威活动。 “一二·九”运动是一场
          广泛而深刻的社会运动,并不局限于 1935 年底北平学生的两次大规模游行示威,而是掀起了民族




             ①  苏云峰认为,清华大学九一八救国运动与“一二·九”运动性质并不相同。 前者纯粹出于学生的爱国心,学生自动自发,
          后者深受中共地下党的影响。 参见苏云峰《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1928—1937》,第 168 页。
             ②  孙思白:《“九一八”与“一二九”学生运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1985 年第 6 期,第 121 页。
             ③  关于共产党人在“一二·九”运动中的作用,参见冯兰瑞《“ 一二·九” 运动到底是谁发动的》,《 炎黄春秋》2009 年第 1
          期;周斌《再论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问题》,《辽宁大学学报》2021 年第 3 期。
             ④  《北平市公安局呈北平市政府文》(1936 年 7 月 30 日),杨兴民等选编:《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活动的一组史料》,《北京档
          案》1987 年第 2 期,第 28 页。
             ⑤  李昌:《回忆民先队》,李昌等:《“一二·九”回忆录》,第 28—33 页。
           4 8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