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2023年5-6月
P. 47

2023 年第 3 期

          主席由北平女一中教师郭明秋担任,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共青团北平市委组织部长。 北平学联成立
          之后,领导权一直掌握在共产党人之手。
              1935 年 11 月底,中共北平临时市委决定由北平学联发动各校学生游行请愿,反对冀察政务委
          员会成立。 12 月 9 日清晨,包括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大学法商学
          院、东北大学、女一中等十几所大中学校学生走上街头,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特殊
          化”等口号。 《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称:“中国民族的危机,已到最后五分钟。 我们,窒息
          在古文化城里上着最后一课的青年,实已切身感受到难堪的亡国惨痛。” 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学生
                                                                          ①
          因西直门城门被提前关闭,未能入城,但在城外集合不散,并推举代表向警察交涉。 城内各校门口
          虽有军警戒备,禁止学生集队外出,但仍有六七百人冲出校门,集合于新华门,要求谒见何应钦。 因
          何不在,由侯成与学生代表晤谈。 晤谈无果而散后,各学生拟结队向北平市政府请愿,其间与警察
          发生冲突,学生受伤并被捕多人。 后游行队伍又冲至王府井大街,沿途多有学生加入,最后队伍在
          霞公府被公安局消防队用水龙冲散。                ②
              当日示威活动结束之后,北平学联主席团在北大三院宣布北平各大学、中学从 10 日起开始罢
          课,并通电全国,要求各地各界声援北平学生爱国运动,抗议当局无理镇压学运,“一二·九”运动
          爆发。 12 月 16 日,北平学联再次组织北平各校学生,分别从不同方向齐集天桥举行市民大会,要
          求收复东北失地、争取抗日和爱国自由等权利。 这次活动参与的学校与学生人数比 9 日更多,规模
          更大,准备更为充分。 《中国学生》用一种非常感性的语言形容这场运动:“在一个最尖锐寒冷窒息
          的气氛中,一个伟大的光荣的民族解放运动爆发了。 它像久被压抑着的火山炸裂开,也像野火的展
          开蔓延着,强烈地燃烧着每一个青年的心,燃烧着每一座古旧的东方建筑物,燃烧着每个灰色的
          故都。”  ③
              赵俪生认为,“一二·九”运动因有“民心” 和“组织” 作为两项重要支持条件才获得成功。 只
          有民心没有组织力不行,只有组织不得民心也不行。 所谓“民心”,“就是打日本”,街头巷尾到处可
          以听到“小鬼子欺侮我们太厉害了”,“日本坦克在长安街上开过,日本飞机在天空演习,日本浪人
          在东单牌楼随意行凶打人”,“胃活”“大学眼药”“仁丹”“味之素”等日货广告到处琳琅满壁。 东北
          被强占,热河被强占,通县也成立了“自治”政府。                    ④  当时在清华大学读书的于光远专门到通县走了
          一趟,“看到穿着特别颜色和样式的警察,贴着‘中日和善’ ‘中日经济提携’ ‘防止赤祸’ 等标语。
          到那里去,我有如同出了国那样的心情”,据他在潞河中学的一个熟人说,“师生们过的差不多已经

          是亡国奴的生活”。        ⑤
              民族自觉意识是“一二·九”运动爆发的重要条件。 在当时北平学生群体中,只有极少数参加

          了共产党,绝大部分主要是受民族主义的直接感召,愤激于日本侵华。                              ⑥  于光远的经历就很具有代
          表性。 据他自述,“一二·九”之前虽然已经觉悟到自己必须采取革命的活动,但是不管是直接还
          是间接,都没有同当时的政治组织取得联系,因此只能与一些好朋友“自发地干起革命来”,包括工
          人识字夜校等。 不过,他们自己也不能确定这些究竟算不算“革命工作”。 那一时期,于光远一方
          面想投身革命,但不知道怎么“投”法。 他当时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就读,没有体育和文艺爱好,活动



             ①  《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1935 年 12 月 9 日),《一二九运动》,第 144 页。
             ②  《北平数校学生 昨举行请愿》,天津《大公报》,1935 年 12 月 10 日,第 1 张第 3 版。
             ③  敬乡:《一年来北平学生的救亡运动》,《中国学生》第 3 卷第 19—22 期合刊,1937 年 1 月 6 日,第 31 页。
             ④  赵俪生:《篱槿堂自叙》,第 43 页。
             ⑤  于光远:《“一二·九”和我———讲讲六十年前我自己的故事》,《平原大学学报》1995 年第 4 期,第 19 页。
             ⑥  欧阳军喜:《一二九运动再研究:一种思想史的考察》,《中共党史研究》2014 年第 2 期,第 16 页。
           4 6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