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国统区的粮食问题开始严峻,位于大后方核心区域的成都,其粮食危机表现为粮价飞涨的米荒和饥民抢粮的米潮交替出现。1940年春季成都米价的上涨由通货膨胀、粮食歉收、囤积居奇等多方面因素所致,进而引发了3月14日成都饥民打砸仓栈、哄抢存米的群体性事件。国民党四川当局通过封仓平籴的手段暂时平息了此波风潮,却未深究原因,将其简单误判为中共地下党所为。随后的两个月间,新成立的物价平准处在打击囤积居奇方面后继乏力,未能遏止住米价;平价销售食米的...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2022-09-20 11:18:19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8年第2期作者袁成毅,杭州师范大学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教授内容提要九一八事变尤其是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必然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并随之开始对日本可能发动战争的时间进行研判。虽然国民政府欲设法借助国际社会干预和对日外交交涉尽可能延缓战争爆发时间,但到1936年9月以后还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8年第2期
2022-09-19 16:34:59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对中日冲突的处理进展缓慢,原因之一是缺乏有关中国东北的实地信息。中国要求国联派遣调查团,而日本以中日直接谈判为由进行阻挠,但又不得不默认已经身处中日两国的第三方人员可以前往中国东北观察。在国联正式派遣调查团之前,英美和国联的中立观察员们扮演了搜集信息的角色,派遣观察员的过程及观察报告使英美等方可以了解事变情况,推动国联处理中日冲突的进程。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2022-09-19 16:26:44
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平私立中国学院坚持在沦陷区办学。在日伪统治下,中国学院暗中与重庆国民政府保持联系,并接受教育部的补助,重庆国民政府也希望以经费资助换取中国学院的政治忠诚。同时该校与中共保持合作,有师生直接从事地下抗日活动。在日伪统治下,作为一所国人自办的私立大学,中国学院没有被日伪政府接收,也没有被迫停办,反而规模不断扩充。评价何其巩及中国学院在沦陷时期北平的表现,应该考虑到日伪统治下特殊的生存环境,其表面所做的大多是策略性...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2期
2022-09-19 16:20:35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2期作者刘庭华,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军史研究所研究员内容提要1937年7月—1938年10月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它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起了决定性作用。1938年11月—1940年,虽然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了变化,但其军事进攻的重点仍然放在正面战场,因而,正面战场仍是中国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2期
2022-09-19 16:11:39
中共革命向来强调依靠群众,抗战时期,群众路线成为中共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群众路线的贯彻,群众组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在不同时段,群众组织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抗战初期,群众组织帮助中共迅速打开局面,形成势力范围;抗战中期,配合党和政权推动根据地各项工作向深入发展;抗战末期,随着中共控制力的不断增强,群众组织地位逐渐下降。此时,中共内部围绕着群众组织是否需要保存的讨论,凸显了群众组织地位的尴尬,以及群众组织分量在不同领导者心中的微妙...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
2022-09-19 15:59:10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作者周祖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内容提要按照马克思经典理论,农民是分散的,中共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中共在陕甘宁边区的实践是通过在动员中不断提高基层政权,尤其是乡政权的效能来动员和组织农民。在陕甘宁边区,动员最初大多是指向经济内涵,主要包括农民的财物、人力与畜力,即对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
2022-09-19 15:37:53
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相关材料看,毛泽东对九一八事变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进行了深刻分析和阐述,但目前学界的相关探讨尚不够深入。本文拟在梳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此作进一步分析。一、九一八事变深刻改变了中国社
来源:党的文献
2022-09-19 10:04:19
《论持久战》作为指导抗日战争战略与政略层面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共宣传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抗日根据地的中下层干部与基层兵民接受《论持久战》,主要通过中共的宣教工作。总体来说,中高级干部多被要求自修并深入研习《论持久战》,下级干部一般通过教材与课程的学习了解《论持久战》,《论持久战》的学习,属于基本理论与政策教育的范畴。在基层的社会教育与战士教育中,《论持久战》的核心观点则被“简化”,成为民族意识教育、政治常识与文化知识学习...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
2022-09-16 15:14:47
全面抗战时期大学教员薪津经历了显著变化。在初期,大学教员薪津折减,来源单一,维持在较低水平。为救助教员生活,政府的补助政策于1940年后陆续出台,其中以生活补助费、食粮代金最具代表。战时补助缩小了不同等级教员的薪津差异,教授群体薪津增长有限。这引发了教授的不满,并催生了主要面向高级教员的奖助政策。战时的各种津贴逐步超过薪俸所得,成为教员薪津收入的主体,并在全面抗战后期成为维系大学教员生活的基本保障。对于民国时期大学教员的薪津状况,...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
2022-09-16 14:47:10
抗战时期华北八路军士兵的日常卫生为了解中共对军队的管理提供了具体例证。日常卫生问题不仅关乎士兵的身体健康和所处的清洁环境,也关乎中共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同时也是八路军和日军战斗的内容之一。因此,中共一方面注重士兵个体的卫生,并培养士兵注意日常卫生,另一方面加强对环境与公共卫生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军队和民众的关系。在士兵日常卫生工作推行过程中,中共采取了动员与教育的多种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推行的阻力。士兵日常卫生措施的推行...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
2022-09-16 14:35:13
自七七事变爆发到中国对意宣战,在此期间,中国政府从角色定位、目标和策略三个层面调整对意外交。中国政府先视意大利为潜在友国,继而视为中立国。在意大利承认伪满后,中国政府经过约半年的考量,从1938年6月起将其定位为敌国。中国政府先以修复邦交为目标,后于1937年10月将目标变为促其中立,1939年起又将目标改为维持邦交现状,直至1941年7月宣布与之断交。意大利在中日之间日益偏向后者乃至与之结盟,注定了其只能是中国的敌国。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
2022-09-16 14:29:31
作者:王富聪,系《团结报》史学版编辑《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的重要著作之一,近年来,学术界从阅读史和传播学的视角对《论持久战》进行了诸多研究。关于抗战时期《论持久战》的传播和影响,以往多着眼于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范围,或关注《论持久战》在抗日根据地中下层干部与基层兵民中的阅读与接受,或聚焦于其在国统区的传播和影响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2-09-16 10:24:23
黄嗦咪:近代日本对外战争的实像与虚像——评加藤阳子《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
随着西方的冲击,近代东亚各国被卷入世界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从日本的角度而言,近代史是一部战争史,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史,其战争频率之高、波及范围之广、残害对象之众,在世界历史上极为罕见,对包括中国、朝鲜在内的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破坏。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2年第2期
2022-09-14 16:39:28
摘要:为配合盟军在缅北的反攻作战,中国远征军于 1944 年 5 月发动滇西反攻,强渡怒江后陆续攻占腾冲、松山、龙陵等地,与驻印军在缅甸芒友胜利会师。在战役准备阶段,远征军通过与盟军的军事合作,补充了一定数量的美制火炮装备,在整训中提高了技战术水平;在作战过程中,远征军能够根据战役战斗目标,合理运用火炮战术,为滇西战场提供了前所未
来源:《中国军事史研究》 作者:汪海涛
2022-09-14 16:21:37
【摘要】排法斗争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独立货币本位市场的运动。排法并非完全抛弃法币,而是将法币掌控起来作为根据地的外汇,以平衡内外经济。就政策而言,排法斗争经历了从联合到排挤再到排除法币的转变,斗争实际是中共以法币为媒介与日伪进行的货币战,国民党影响甚微。就实践而言,排法斗争中民众质疑与日伪打击相伴而至,中共在经历了失败与调整
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钟钦武
2022-09-08 15:29:49
党的作风就是党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环境以及党内所存在的不正之风使党的作风建设面临新的考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撰写了大量的关于党风建设的文章,形成了我党所特有的党风建设理论,开展了纠正党内不正之风的整风运动、防腐反腐的廉政建设,提出了加强党风建设的原则,开展了大生产运动、拥政爱民与拥军优属运动以及实行了精兵简政政策。党的作风建设使党在政治上变得成熟起来,对党的组织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党在自身建设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月第31卷第1期
2022-09-06 15:44:37
【摘要】台湾问题的属性是中国内政问题,其之所以复杂有时甚至棘手,究其原委,是因为它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及外部因素的涉入。影响解决台湾问题的外部因素中,日本仅次于美国因素,日本因历史、地缘等原因对台湾一直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和想象。相较于美国因素,日本因素以其特有的形式存在于台湾问题之中,深入到台湾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在不
来源:《台湾研究》 作者:修春萍
2022-09-05 16:42:39
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已开始逐步对出口大宗商品实施统制,但面对重重阻力,政策执行成效并不理想。淞沪抗战爆发后,长江下游航运阻滞丛生,商人不得不在诸多方面主动向国民政府寻求援助。国民政府适时通过中央信托局推出兵险,为商品运输提供保障,使商人对之产生依赖,并成立贸易调整委员会等机构,在“调整”贸易的同时进行权力渗透。江阴、南京沦陷后,积压在汉口的出口商品只得通过政府控制的粤汉铁路运出,国民政府在初步完成权力渗透后整合中央与地方贸...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
2022-09-05 16:14:15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注释从略作者王英俊,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内容提要1944—1945年间,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围绕地方财政权的争夺和地方武装力量的统辖问题,余汉谋的第七战区和李汉魂的广东省政府之间持续杯葛,军政对立日趋严重,并最终以李汉魂的黯然下台而告终。相较于他省省主席委曲求全或更动频繁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19年第3期
2022-09-05 16:12: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